10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公告可盈配资,公开征集物业服务领域问题线索。市民发现物业擅自利用小区公共部位经营,未公示公共收益收支情况,无正当理由拒不退出物业服务项目等问题,都可举报。
笔者在网上搜索,发现今年以来,广东、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纷纷公开征集物业服务领域问题线索。这是一个积极信号,不仅是对民生诉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城市治理特别是小区治理“啃骨头”的新实践。
在本人看来,公开征集物业问题线索,有3个内存因素推动。
深层动因:从民生诉求到反腐延伸
从民生视角出发,物业问题长期困扰居民生活。电梯故障频发、公共区域脏乱、物业费收支不明…… 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却是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大问题”。广东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直言:“物业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服务不到位直接损害群众利益。” 公开征集线索,正是搭建起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桥梁,将群众诉求作为整治工作的“风向标”。
在纪检监察层面,物业服务领域也是基层腐败与不正之风的“高发区”。中纪委持续强调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有人分析,一些地方今年加大物业问题线索公开征集,与中纪委的这次专项行动有关,如宜昌的文件一开头就明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要求”)。
物业领域的公共收益侵占、违规招投标等行为可盈配资,严重侵蚀群众利益,破坏基层政治生态。宜昌市开展专项整治,明确指向“物业服务履约不到位、侵占业主公共收益”等问题,背后是对基层“蝇贪蚁腐” 的坚决打击,彰显纪检监察力量下沉、守护民生底线的决心。
主要内容:直击4大顽疾痛点
各地征集线索范围虽表述各异,但核心聚焦于四大顽疾。其一,物业服务履约问题。广东重点整治未按合同标准服务、信息公示缺失等;西宁则对乱收费、服务打折扣 “开刀”,如部分小区巧立名目收费、为催物业费限水限电等乱象,都在整治范围之内。
其二,侵占公共收益。小区公共区域广告收入、停车费等收益,本应归业主共有,但在实际中,底数不清、管理混乱、公示缺失甚至违规侵占现象屡见不鲜。这一问题在多地征集内容中均为重点,如宜昌明确要求整治公共收益管理乱象,守护业主“钱袋子”。
其三,老旧电梯更新难题。住宅电梯故障频发、维修不及时,直接威胁居民生命安全。西宁、广东等地均将此纳入征集范围,督促相关方及时申报更新,保障居民“上下安全”。
其四,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包括物业擅自改变服务用房用途、无正当理由拒不退出项目等。这些行为扰乱市场秩序,严重损害业主权益,成为各地整治的 “必选项”。
各地特色:因地制宜创新解法可盈配资
各地在征集与整治过程中,展现出因地制宜的创新思路。西宁市在征集线索时,不仅关注物业乱象,还将执法领域不正之风纳入其中,如检查不规范、风纪不严肃等问题,从源头治理与末端监管两端发力,构建物业服务领域的全方位监督体系。
广东省则在征集渠道上发力,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知晓度,通过便捷的网络渠道,鼓励市民上传线索与证据,提升群众参与的便捷性与积极性,以大数据思维赋能物业整治。
实践意义:夯实治理根基,重塑信任桥梁
从治理效能看,公开征集线索是精准治理的开端。通过广泛收集问题,政府能掌握一手资料,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整治措施,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提升治理效率与质量。以宜昌为例,根据征集线索迅速行动,已成功解决多起物业纠纷,小区环境与服务显著改善。
从社会层面而言,这一行动重塑了政府与群众的信任关系。当群众看到问题被重视、被解决,对政府的满意度与信任度将大幅提升。群众积极参与线索征集,本身就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信任“投票”,构建起“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协同治理”的良性循环。
物业问题线索征集,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新起点。本“新社区新生活”专栏讨论小区问题的时候,时常有朋友反映,有问题不知道找谁反映。
希望公开征集物业问题线索不要是应对中纪整治群众身边腐败的应急临时之举,希望更多的城市(所有的有物业小区的地方)都推行这个征集,形成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机制,而不是一阵风。
相信如果这样做了,有渠道,有反馈,有行动,有成效,居民群众会更积极参与,小区的物业难题将更快得到破解。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7月10日《广东省住建厅公开征集物业服务领域问题线索》等)
(若有朋友们想了解公开征集内容比较具体的,推荐看看5月13日黄河新闻网发布的《关于公开征集西宁市物业服务领域突出问题线索的公告》)
力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