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掘金配资,“先行号”土压平衡盾构机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盾构机制造的历史性起点。这一突破性技术的推出,迅速开启了国产盾构机的新时代。
到了2008年,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成功研发出“中国中铁1号”,这款盾构机的问世,意味着中国不仅具备了自主研发盾构机的能力,而且彻底摆脱了对国外设备的依赖,迈出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坚实步伐。
2015年,中国在盾构机的研发领域实现了全方位突破,掌握了核心技术,尤其在盾构机的关键部件上,已经具备自主设计和生产能力。此时,中国盾构机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在国际市场上也崭露头角,屡屡斩获海外订单。
展开剩余85%根据数据显示,全球每销售10台盾构机,其中6台以上都出自中国制造。中国盾构机的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在60%到70%之间,牢牢占据了全球第一的位置。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盾构机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主导力量。
近年来,印度的基础建设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一些发达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大规模的隧道建设来完善城市交通系统。2020年,印度孟买沿海公路隧道及班加罗尔地铁项目选择了向中国采购盾构机。
全球生产盾构机的国家不在少数,像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工业强国都在全球盾构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那么,为什么印度最终选择了中国制造的盾构机呢?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盾构机在性能上的卓越表现,这一点不言而喻。除此之外,价格也是印度作出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盾构机,后者的基础版本价格普遍在1.5至3亿元人民币之间,而中国盾构机的售价则仅在2500万至5000万元人民币左右。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异,显然让印度深刻感受到了其中的差距,并且做出了明智的决定。
为什么德国和日本的盾构机价格如此昂贵呢?这主要归因于技术垄断。在中国尚未独立研发盾构机的年代,西方国家控制了这一技术的定价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定价,并且价格通常偏高。直到今天,中国打破了这一国际垄断局面,并以更加实惠的价格打入国际市场,迅速吸引了大批关注。
令人吃惊的是,曾经是盾构机出口国的日本,在修建东京奥运会相关基础设施时,也不得不向中国采购马蹄形盾构机。这一现象不仅仅限于日本,意大利等国也是如此掘金配资,以前它们是中国盾构机的出口市场,现在反而从中国进口高端设备。
对于一些网友来说,可能会有这样的疑虑:国产盾构机售价如此低廉,难道不会亏损吗?其实,高端精密机械设备,即使以成本价出售,也不会亏损。因为这些设备不仅仅是单纯的机械产品,还涉及到组装、检修、保养、维护等服务,而这些都需要专业团队来进行。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能力研发出盾构机,那么它们的本土团队同样无法独立完成盾构机的安装、调试、检修和维护等任务。因此,这些工作最终还需要依赖中国的工程师团队来完成。这就像汽车销售一样,厂商可以以较低价格将汽车卖给你,但后期的保养和维修则需要你到4S店去。
一台盾构机的制造涉及到工程技术、材料科学、智能控制和地质工程等多个领域,至今中国在相关领域申请的专利已超过3200项。而一台直径为6到7米的盾构机,所包含的零部件数量超过2万个,如果直径超过12米,这一数字甚至会增加到3.5万个。
这意味着,即便公开了所有的设计图纸,印度也不可能完全理解其技术细节。因为这些零部件的生产依赖于强大的工业支撑,例如超精密机床加工技术,而印度目前还无法掌握这些关键技术,因此无法制造出核心零部件。
此外,生产一台盾构机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而印度的高端人才数量较少,缺乏系统的研发基础。如果强行拆解逆向研究,将面临极大的风险。首先,他们需要投入远超预期的研发成本,其次,即使能够完成拆解,也很难复原出原本的精密技术,最终还可能需要出口国的工程师来进行二次安装。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印度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将受到严重影响,其他国家在向印度出口高端设备时,也会有所顾虑。因此,国际口碑的保持对于所有出口国来说至关重要。
事实上,逆向拆解并不是新鲜事物,一旦国家决定出口高端产品时,都会有一套完整的应对措施。例如,在盾构机中安装远程锁机技术。一旦发现印度未得到授权拆解,或者将盾构机用于边境敏感地区修建军事隧道,出口国便能通过远程锁定设备,使其无法正常运行,防止技术泄露。
另一个关键点是,出口到印度的盾构机并非是市场上通用的标准款。例如,中国为印度定制的盾构机,专门适用于班加罗尔150MPa硬岩的地质条件。即使印度真的成功逆向拆解并研究出部分技术,他们也只能获得这一特定型号的技术。而这一过程绝不会保持长久,不仅中印双方的合作会受到影响,其他国家对印度的技术出口也会产生严重的怀疑。
因此,根本不需要担心印度会逆向拆解盾构机。即使他们有这个能力掘金配资,许多技术难题也无法解决,最终反而可能会打破他们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
发布于:天津市力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