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亿操盘,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一场以“浩气长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专题展”为主题的盛大展览在岭南画派纪念馆隆重开幕。岭南画派纪念馆首次以680余件作品及逾740件(套)文献,系统全面地展示广东文艺工作者在美术、音乐、摄影、电影、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门类的卓著贡献。
铭记历史,文艺为刃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经历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抗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在这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斗争中,毛泽东提出“文化战线与军事战线并重”的战略思想,强调文艺应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在谈及文艺问题时,习近平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抗战文艺作为抗战文化语境下的产物,最能折射出抗战时期社会的生存状态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在2025年6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体安排,吴泽棵介绍“此次天安门阅兵注重把‘14’‘80’等特定数字融入到阅兵设计中”。因此,此次展览我们也将“14”“80”等特定数字融入到展陈设计当中,通过80个历史事反映不同的抗战时期的文艺创作,聚焦诠释抗战胜利主题。
五大专题交织叙事,共绘抗战文艺画卷本次展览由岭南画派纪念馆联合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多家学术机构共同策划,以五大主题板块、80个历史事件和14个特别专题交织叙事亿操盘,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抗战时期文艺工作者的卓越成就,共同绘制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战文艺画卷。
展览的第一部分“舞台烽烟:戏剧与电影专题”展示中国戏剧与电影工作者在民族存亡之际的创举——他们将西方传入的戏剧与电影转化为凝聚民心的火炬,创作出大量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剧本,通过活报剧、街头剧、茶馆戏、巡回演出等形式,在贫穷、疾病与炮火的缝隙中,用最朴素的戏剧语言为全民族抗战注入了永不枯竭的精神动能。
第二部分“战歌回响:音乐专题”全面剖析中国音乐工作者如何用音乐作为武器发出抗战时代的最强音,让“起来”“前进”“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雄壮歌声在烽火连天、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如惊雷般响彻神州大地。《从军歌》《黄河大合唱》等歌曲共同汇成伟大的交响,将四万万人民的心紧紧相连。
第三部分“以笔作枪:文学与出版专题”关注抗战文学的发展历程。从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十四年间,面对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苦难,一大批有良知、有使命感的中国文学工作者把自己投进时代的洪流中,从血火中淬炼文字,创作出《最后一课》《生死场》等作品亿操盘,为后人留下历史的回响。
第四部分“丹青刻史:美术专题”为观众呈现中国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民视觉总动员——版画、漫画、壁画、宣传画、国画、油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在抗战中各展其能,以不同的媒介和语言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留下了大量彰显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经典之作。《抗战宣传国画册》《不让敌人通过》《抗战必胜连环画》……这些诞生于烽火之中的丹青画卷,将伟大抗战精神凝固成视觉史诗,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第五部分“烽火留真:摄影专题”聚焦中国摄影界在抗战期间从画意抒情到抗战动员的重大转变。“哪里在燃烧,就去哪里拍摄”是抗战期间战地摄影界的名言,许多摄影工作者深入战争最前线,以相机为武器,将镜头对准了反抗侵略的重大战役、对准了全民抗战的伟大时刻,将最新的战事消息传递给后方,将日寇的暴行公诸于天下。时至今日,抗战摄影仍以其独特的纪实性和强大的感染力震撼人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传承精神,开创未来80年前,文艺工作者们用艺术铸就了精神长城;80年后,这些作品依然能跨越时空触动人心。从泛黄的抗战文学手稿到斑驳的戏剧海报,每一件展品的背后都蕴含着磅礴的力量,让人触摸到那段山河破碎却斗志昂扬的岁月。
展览虽会落幕,但传承抗战精神的使命远未结束。80年前的抗战文艺吹响的是民族救亡的号角;80年后的今天,我们带着这份力量,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续写属于新时代的“浩气长歌”。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朱蓉婷 实习生 吴恺珩亿操盘
力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