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恒瑞行配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成功救治一例放化疗合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通过一周的精准、高效、专业综合治疗,患者顺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转回肿瘤内科接受后续治疗。该病例充分彰显了重症医学科在肿瘤危重症,尤其是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救治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病情突变:从普通病房紧急转入ICU
37岁的乳腺癌术后患者王女士,因胸闷、气促进行性加重,于6月26日收入肿瘤内科治疗。该患者右乳癌术后2年余,合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入院胸部CT提示:双肺感染性病变、双侧胸腔积液、肺间质改变及心包积液。患者对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入院次日病情急剧恶化:出现严重呼吸窘迫,氧饱和度降至88%,心率130次/分。经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多学科会诊,一致判定患者病情危重,需尽快转入ICU抢救。
患者入院当天的胸部CT
命悬一线:ICU里的危急时刻
在重症医学科团队的守护下,王女士在普通病房完成经口气管内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随后被快速转运至ICU。
刚到ICU时,患者生命体征非常不稳定:即使应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心率也只有120次/分,血压85/57 mmHg,呼吸机辅助呼吸,吸入氧浓度100%,血氧饱和度也仅为80%,全身皮肤散在花斑,四肢末梢冰冷。动脉血气分析提示:患者存在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返流、肺动脉高压,右室增大且合并有心包积液。
结合患者病史,医生判断患者是因肺部感染引发脓毒症、脓毒性休克,以及严重的ARDS,病情极其危重——APACHE-Ⅱ评分 29分,病死率超过65%。
重症攻坚:精准施治一周 逆转生命危机恒瑞行配资
由医院急危重症医学中心首席专家、党委书记周建新教授领衔的重症医学科团队,依托ARDS机械通气以及以抗感染为核心的脓毒症综合治疗学科特色,展开精准救治:
针对患者存在强烈自主呼吸驱动,为避免自戕式肺损伤(P-SILI)发生,团队精细滴定镇静镇痛药物,实现对呼吸驱动的有效控制。在实施肺保护性镇静的同时,运用电阻抗肺成像(EIT)优化机械通气参数,通过经肺热稀释脉搏轮廓分析技术(PICCO)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液体管理。
在脓毒症治疗上,结合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学检查,与ICU临床药师、药学部副主任顾红燕共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抗感染方案。与此同时,做好内环境稳定,强化营养支持,同步启动重症康复治疗。
在科学、精准、强大的重症医学支持治疗下,患者的感染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循环恢复稳定,呼吸功能显著改善,仅用一周时间便成功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经数日观察后,于7月11日转回肿瘤内科继续治疗。
本例脓毒症休克合并ARDS肿瘤危重症患者的成功救治,彰显了北京世纪坛医院作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强大优势,尤其是重症医学在复杂危重症救治中的核心支撑作用——从精准机械通气到血流动力学监测,从抗感染方案优化到营养支持体系构建,现代重症医学的综合干预手段有效逆转了患者的生命危机;临床药师全程参与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展现了药学指导在危重患者管理中的独特价值。本案例展现了多学科协作在复杂危重症救治中的关键价值。
重症医学科专家出诊信息
点击按钮查看实时出诊动态
来源:重症医学科
作者:赵国敏
荐稿:李宏亮
责编:王占荣,范晓,张洁
出品
北京世纪坛医院宣传中心
专栏入口
力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